與傳統無損檢測技術相比,德國 3MA 技術有以下優勢:
多參數綜合評估:傳統無損檢測技術通常只能檢測單一或少數幾個參數,如超聲波檢測主要用于檢測內部缺陷,磁粉檢測主要用于檢測表面缺陷等。而 3MA 技術可以同時對材料的硬度、硬化深度、殘余應力、微觀結構特征等多個關鍵質量指標進行同步評估,將金屬材料的組結構、力學性能及殘余應力納入統一分析框架,實現多參數協同評估,為全面了解材料性能提供更豐富的數據。
測量過程自動化與集成化:3MA 技術實現了測量過程的全自動化,可深度集成至生產工藝中,能夠實時在線檢測,及時反饋產品質量信息,便于在生產過程中及時調整工藝參數,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。相比之下,傳統無損檢測技術很多需要人工操作,檢測效率較低,且難以與生產過程緊密結合。
高速檢測與全檢能力:3MA 技術測量速度快,測量頻率高達每秒 40 次,可對產品進行 100% 全檢,避免了傳統抽檢模式下可能出現的漏檢風險,能更好地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。而傳統無損檢測技術在檢測速度和全檢能力上往往難以兼顧,例如 X 射線檢測等,檢測速度較慢,難以對大規模生產的產品進行全檢。
高精度校正體系:3MA 技術通過建立多元分析模型,結合大量回歸分析與漸近函數,預先構建高精度校正體系,精準設定產品質量目標值。在設定目標值時充分考量材料成分差異、微觀結構演變及應力場分布特征,確保檢測結果兼具時效性與準確性。傳統無損檢測技術可能也有校準過程,但不如 3MA 技術這樣基于復雜的模型和大量數據分析進行精準校正。
對特定厚度邊緣層檢測的針對性:3MA 技術專注于邊緣表面層性能的精準測定,尤其適用于對邊緣層 0-8mm 厚度的部件進行檢測,對于該厚度范圍內的材料性能變化能夠準確捕捉和分析。傳統無損檢測技術雖然也能檢測表面層,但可能沒有針對這一特定厚度范圍進行專門優化和精準測量的能力。